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,国用之费出无经(3/6)

恩,殷正茂怎么能不激涕零输忠社稷呢?

凌云翼认为殷正茂是落民间的宗亲,否则如此圣恩,很难解释!

“哎呀,朕知了!”朱翊钧一拍桌,恍然大悟,他刚才思考的问题已经找到了答案。

走神的张居正回过神来,疑惑的问:“陛下因何事如此欣喜?”

朱翊钧笑着说:“朕知堂把银用到哪里去了,先生看,殷堂说,要把那个没修好的夹板舰修好,明年三月营造成,用以守备之用,造船怎么可能不呢?所以,他拿了金银,就拿了吧。”

吕宋战事只是一个开始,明年大帆船再至大明,殷正茂没有大船,如何应敌?

张居正仍然非常持的说:“殷监为官生,等吕宋稍安定,宜召殷堂回京叙职。”

殷正茂带着的是浙兵,如果财用自主,就是藩镇之虞。

一旦殷正茂等一众变节,甚至跟红番沆瀣一气、蛇鼠一窝,那么吕宋、尼拉,就成为了祸患的源,那就是比红番、倭寇更加可怕的海寇之患。

所以张居正素来反对殷正茂贪腐,无论他贪了银拿去了什么。

“先生,殷堂有平倭寇之功,极南数千里,稍有不报之事,情有可原,殷堂和先生乃是同榜,互为犄角,先生举殷堂与极南,殷堂才稍加展布,为何现在先生对其如此忌惮?殷堂知晓岂不寒心?”

“横予滥及,以失远方将士之心,乖朝廷激劝之义也,是先生刚才说的!”朱翊钧表达了自己对殷正茂的支持。

打胜仗,多是一件事啊!连朱希孝走的时候,都遗憾,没有看到大明军容再耀天威的那一天,引以为憾。

张居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表现对殷正茂的忌惮,甚至可以说是猜忌了,最开始朱翊钧还以为是殷正茂不听话,挑衅了张居正的权威,但是现在看来,不完全是。

张居正俯首说:“陛下,晋党西北之祸仍在前,臣为辅弼,不能坐看其日益肆意,而不加约束。”

朱翊钧听闻,也只能慨的说:“先生所言有理。事难,所以殷堂是个坏人。”

说完朱翊钧自己都乐了,戚继光说殷正茂坏事尽,在传统儒学士的价值观里,张居正是个威震主上的僭主,他也不是好人。

朱翊钧有朱翊钧的主张,张居正有张居正的守,这就是矛盾的地方,小皇帝对打胜仗的臣,几近于溺,但是张居正需要把握其中的尺度,不能太过放纵,更加不能太过于限制。

所以张居正同意给殷正茂政策,但是仍然申斥殷正茂的行径。

矛盾无不在,而在矛盾之间寻找到冲和平衡之,大明诸事才能循序渐,缓慢而定的改变!

殷正茂的事儿,朱翊钧不打算和张居正多谈,殷正茂真的变节,就让俞大猷去平叛,而且朱翊钧不认为殷正茂会变节。

极南糟糟的局面,殷堂都能收拾净,始终没有养寇自重!非要跑去吕宋再变节?

人心的确善变,但有些东西,仍然有人守,比如忠诚,对国家利益的忠诚,对大明这个公的忠诚。

朱翊钧拿起了另外一份塘报说:“邓参将上奏言,他的俘虏,一个红番女罗莉安不知如何置,这是通事,也是一个传教士,想送京师来,由朝廷决断,邓参将的想法是,朕学外语,有一个佛郎机人教授为宜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