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九十九章 黑衣人(2/2)

齐玄素听到这话,脸微微一僵,有些心虚。

世人中的“黑衣人”则是营兵,实行另一官制。

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,称“亲军指挥使司”,不隶都司和五军都督府。

换而言之,“卫”正常上面是“都”,但青鸾卫的全称是“青鸾卫亲军指挥使司”,是直接隶属于皇帝,所以没有上面的“都”,自然也没有“都指挥使”,只有“卫指挥使”,简称指挥使,正三品。

张月鹿:“世上之事最怕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敌我不分。如今隐藏在我们之中的妖人已经被揪了来,敌我泾渭分明,便可动用公,一举歼灭。”

正因为如此,卫所和营兵有两截然不同的官职。

卫所是都指挥使、都指挥同知、都指挥佥事、指挥使、指挥同知、指挥佥事、千、百、总旗、小旗。

因为总督的全称是:兵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某州、某州等地方、提督军务粮饷、理河、兼巡抚事。故而总督既有巡抚的民政之权,又有提督军务总兵官的兵事之权,是为真正的封疆大吏。

若是几个总兵官协同作战,朝廷会派一位总督居中调度,又称经略或者督师。

待到大玄取代大魏,废黜了五军都督府和大分卫所,只剩下青鸾卫,所以青鸾卫仍旧延续卫所官制,以指挥使为主官。

张月鹿说的千总就是本地的黑衣人。

罗骁心领神会,立刻往百所而去,同时命令其余青鸾卫暂时听从张月鹿调遣。

几名青鸾卫总旗轰然领命。

这便不得不提到大玄的军制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营兵并非世袭,而是实行募兵制。

营兵则是提督军务总兵官、总兵官、协守副总兵官、参将、游击、守备、千总、把总、哨官、队长、什长。

其实最早时候,指挥使镇守地方,总兵官是为临时职务,是大军征时的最统帅。待到后来,卫所制度开始崩溃,总兵官成为地方驻守最武官,取代了指挥使的职能。

若是武官独当一面,则会派一名五军都督府的都督,挂大将军印。大魏律制,有事征伐,则命都督佩印以往,旋师则上所佩印于朝,大将军印有三,分别是:征虏大将军、平虏大将军、镇朔大将军。

张月鹿门之人,当然无权调动地方县令和守备,可百所中还有一位青鸾卫镇抚使,他负上命,是为钦差,能以钦差的份调动人

自大魏世宗皇帝以来,因为卫所制日益废弛的缘故,募兵制开始成为兵力的重要来源,有名的兵都是良家从军,招募而来的士兵不会终从军,这便是营兵。

大玄军制脱胎于前朝,前朝大魏的军制分为卫所和营兵。

在前朝时,皇帝多半会以都督、都指挥使、都指挥同知、都指挥佥事兼任青鸾卫指挥使,使其成为一品、二品的公卿重臣。只是本朝已无五军都督府和都司,故而青鸾卫的主官最只能到正三品,权重却位卑。

,地方士绅直通庙堂也不是什么稀奇事。

张月鹿乃是果决之人:“协助门清剿结社妖人乃是大玄祖训,罗百,你去通知本地的县令、千总,让他们带人协助剿灭妖人,最好携带几门火炮,不必重炮,一般火炮就行。若有什么系,朝廷发文质询门,祖向下问责,我一力承担就是。”

卫所的兵士有军籍,世袭为军,平时屯田或驻防,有些像世兵制,又与府兵制相似。

齐玄素见此情景,不由:“过去孤行走江湖,总是以寡敌众,几时想过能有这般阵仗,不过话说回来,仗势压人的觉,还真不赖。”

卫所制度分为都、卫、所三级。

都指挥使司下面设卫,长官为“卫指挥使”,卫下面是千所和百所。

总督则是节制数州之地,掌握军政大权。

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,最长官为“都指挥使”,正二品,隶属于五军都督府。

若论单打独斗,或是小队人手,黑衣人定然不是青鸾卫的对手,可如果是大队人作战,或者攻城寨,则是黑衣人更胜一筹。人数越多,悬殊也就越大。

大玄朝廷在常设总兵官的同时又增设提督军务总兵官,与巡抚平级,两者是为一州之内的最文武官员,其次才是承宣布政使、提刑察使、总兵官。

罗骁不由望向张月鹿。

张月鹿也不客气,吩咐:“先把这位夏员外的宅给围了,不要放走一个人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