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还是有希望的(2/2)

“重整军力与理清朝政,这一还是对的。但先皇错就错在,没有控制善阐侯府的规模,让善阐侯府利用多次为王室平叛的机会,肆意坐大到王室也难以控制的地步。再加上家英才辈,而王室孙却因坐享富贵,多数人陷了纸醉金迷之中,使得人才日益凋落。父皇又不肯学习中原皇帝,开科取士广纳寒门学为国效力。”

“大理国若是无人,还可以从大齐招募人才。秦一统六国,靠的不单单是秦国自的人才,更多的还是从关东六国召集来的人才。中原可以有楚才晋用,大理国也是一样的。在治理国政上力行简朴,不要广治室,不广选嫔妃,效仿中原皇帝中明君那样,轻徭役、扶持农耕,重整军备,十年生养、十年教训,十年恢复,侄儿想,大理国还是会有希望的。”

说到这里,长叹一气后,此人可谓英俊的脸上,不由得一丝的悔意。而听到他的这一声长叹,段锦却是没有回。沉默良久,段锦才开:“若是在下的局势之下,将这八府四郡、四镇守的江山给你,你又该如何的力挽狂澜?要知,那些世家大族都是指望不上的。他们不过是一群睛里面,只有自利益的墙草罢了。”

段妙的回怼,段素平却是苦笑:“自从皇兄继位,我又何尝接过军权?别说军权,便是府中都是大哥派来监视侄儿的人。齐军自从大理国,与善阐侯府军相持时,我曾经多次主动请战,却差一招来杀之祸。后又因为形势人,实在到了已经不兵不行的地步。他宁愿以老四为布燮,都监三军为先锋,他亲自统大军随后跟,也不肯用我。”

“如今家倒了,以家的派,家估计斩草除都是轻的了。剩下的杨家,因为多次叛已经元气大伤。董家现在也是人才凋落,从皇祖那一辈,便已经逐步开始衰败。侄儿以为,只要掌握制衡局面,多扶持一些中小世家,不再现一家独大的局面,以稳住国内局面。抚稳住滇东三十七。再开科取士,广纳天下英才。”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“统军作战,我倒也是也想。哪怕是战死疆场,也好过这么屈辱的活着。国势颓废、山河破碎,黎民百姓生灵涂炭。为段家孙,却是上不能保家卫国,下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,实在妄为这些年百姓供养。愧对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。早知如此,当初便应该力争到底。就算不能力挽狂澜,挽大厦于将倾。可至少可以到君王死社稷,不愧对这大理国百姓。”

,你们哥俩倒是真有才。你有埋怨她的功夫,为何不亲自统军上阵杀敌?而不是将几万大军,给一个废。”

对于段锦的这番突如其来的话,段素平一下便愣住了。他总觉,自己在这个姑姑面前,貌似在被考一般。但对于段锦的话,他却又不能不回答,倒也老实的:“对外暂时依靠大齐,以齐国军威压制那些世家大族。对内重整军备,扶持弱小族和世家,以制约那些大的族世家。学习中原皇帝面对读书人开科取士,以广纳天下英才。”

“我们都知,你段素平的才能比他得多。大哥当年将皇位传给他,除了他虚情假意,故作孝顺之外,更多的是借了他生母的光。可你段素平,在国势危难之时,文不敢力谏、武不能血战沙场。反倒在这里埋怨起锦来了。别忘了,你们才是爷们,是应该为大理国,还有段家孙撑起大局的男人。自己了缩,反倒埋怨起一个女人来了,真有你的。”

“大理国走到今儿的地步,与那些世家大族尾大不掉,有着很大的关系。这些世家,动辄家兵数千、上万。不仅叛服无常,而且常常自行其是,多年政令不一统。原本先皇拉一家,打一家的策略并非是错的。在王室威望日益下,王室军战力越来越薄弱,但世家大族反叛无常的情况之下,扶持家坐大以便辅佐王室,给王室争取一个息之机。”

“我劝说他为国君,在此国之危难之时,不可轻易离开京城险地。却被他认为,我百般苦心就是为了获取军权,以便可以与齐军合重夺帝位。若不是太后与皇嫂劝说,我恐怕当时就危险了。可即便这样,我也被他勒令在府中自省,若是敢于擅自府一步格杀勿论。他征在外,宁愿将国事委托给一群释儒,也不肯让我沾染半分。”

“虽说也开办了科举,却只肯在僧人之中选人才,将选才放在了一个很窄的路上。又是一味的信任家人,为了与杨家与董家抗衡,过于急于求成,一味的扶持家。最终让家到了无所顾忌,四面树敌的地步。招惹了一猛虎,走到如今的局面。其实国内世家大族虽多,但主要的不过是董、杨、三家。赵家虽说也是大族,但早已经彻底衰败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